唐宋散文单元 教学设计 言、文、道统一的文言散文教学入门: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借助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目的: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感受民族语言的魅力;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 言”、 “文”并重 ;“文” 、 “道”统一。语言文字, 篇章结构, 思想意义 艺术特色言、文、道统一的文言散文教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面: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面:文言语感夯实、语篇鉴赏分析、文化视野探究文言语感夯实、语篇鉴赏分析、文化视野探究近两年明显呈现出文言文考查更注重对“文”的真正理解以及对“道”的深层把握。 所以,文言文教学和复习除了落实基本文言知识之外,更多地要引导学生—— 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言、文、道统一的文言散文教学唐宋散文单元教材分析 一、关于散文中国古代散文,早在先秦就蔚为大观。但长期以来,散文或依存于经史,或脱胎于哲学,并没有真正作为一种独立文学体裁而存在。只有到了唐宋,中国古代散文才真正辉煌。唐宋文风大变,各体齐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散文摆脱了经史哲学的樊篱,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二、唐宋散文之比较唐文敛;宋文纵;唐文紧,宋文疏;唐文雄健奔放,宋文平实晓畅;唐文奇崛简峭,宋文纡徐含蓄。大抵唐文峭 , 宋文平 ; 唐文曲 , 宋文直 ;唐文瘦 , 宋文肥 ; 唐文修辞与立诚并用,而宋人或能立诚,不甚修辞。 —— 袁枚撰文要表现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八大家的散文特色韩之雄奇,柳之峻洁,欧之婉曲,曾之醇厚,王之劲峭,老苏之纵肆,大苏之豪放,小苏之澹泊,面目各异。 单元教材分析 前两篇唐代散文,针砭时弊《师说》—坚持儒家道统,存师卫道。 抑扬讽喻 , 纠正世风。 《种树郭橐驼传》—反对扰民,为政之要 既有儒家保民而王的精神,又暗合道家道法自然的主张 后两篇宋代散文,因事析理《游褒禅山记》—以小见大,深思慎取 思索治学、人生之路《赤壁之战》—以史为鉴,“庙算”为上 拨开烟云,重现历史,揭示规律教 学 设 计总体设想:一、工具与人文兼顾,新课与高考并行;二、基础与难点落实,常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