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 步入 21 世纪,人类面临各种严峻挑,其中既有高科技的挑战,又有生态危机道德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战。在迎接挑战的各种对策中,最有效又最紧迫的对策是:在教育系统中确立和传播新世纪的文化价值观念,在新一代人身上塑造未来社会所必需要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由此完成国民素质的改塑工程。有远见的战略家们将这种从教育入手迎接跨世纪挑战的对策形象地比喻为“教育与灾难之间的赛跑”。 若要划分,人类已经经历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在正迈入信息时代。 使人类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代,有两个最重要的技术杠杆,这就是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我们认识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不仅要从技术认识,更重要的要从文化上理解。是数字化统一了信息的表达,也改变了人类的行为方式。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已成为信息时代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成为使人类走出工业文明、印刷时代,步入信息时代的两个最重要的技术杠杆。而掌握、驾驭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则成为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成为每个社会成员能否进入信息时代的“通行证”!这正是多媒体性和信息高速公路这两个概念的社会文化内涵。 理解了人类现在所处的时代背景后,我们来比较一下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时代下教学模式的区别。在教授方面上: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说教式教学的分学科定时教学,信息时代下教学模式以启发学生探究为主的交互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式学习。在老师的身份地位上: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信息时代下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在学生的分组上:传统教学模式里按年龄和成绩分组,信息时代下教学模式里可以混合编组。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上:传统教学模式对分科知识与分类技能的评价(考知识点和熟练程度,信息时代下教学模式以行为为基础的综合性评价(考能力和整体素质)。 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意义,尤其是对师范生的意义。 “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其包括了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同时也是一种综合能力 ,即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