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第二教时)连云港市浦南小学 朱晓利一、教材简析《二泉映月》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苏教版教材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要让学生了解这首名曲所表达的内涵,必须让学生了解华彦君悲惨苦难的人生,感受阿炳刚直顽强的精神,然后学生听这首曲子,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使学生产生共鸣,披文入情入境。二、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优雅的氛围中学习,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学生自主地读、说,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感悟真情,从而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过程与方法: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并从中积累关于月色和音乐旋律的词语;2、凭借课文内容感受,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所表达的丰富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经过。教学难点:感受名曲《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五、教具准备: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六、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二泉映月》——师板书。上节课,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课内我们反复阅读了全文,课后我们又查阅了相关资料。经过前面的学习,想必大家对课文、对《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对华彦钧这个人都有了初步的了解,是吗?简介华彦钧华彦钧是谁,哪位同学了解什么,可以向我们介绍一些吗?(学生按课前查阅的资料介绍,可以一句,也可以多句。)这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