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解读VIP免费

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解读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解读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解读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解读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解读
《 1945 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 读后感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专业:建筑学 姓名:李子龙 学号: s120813007姓名:周子霁 学号: s120813011专业:工业设计工程(城乡规划方向)姓名:苏婉琳 学号: z12430138014 《 1945 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一书是由英国尼格尔•泰勒编著的一部关于城市规划与建筑理论的专著。这本书条例清晰、概念明确,讲解也非常详细,但鉴于专业水平有限,我们对本书的理解也很晦涩,虽然有些地方反复读了几遍,但仍然不能很全面的把握全书理论,只能掌握全书的一些基本理论要点。虽然书是读了一遍,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此书的结束,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包括老师推荐的其它书),我们会在以后再对此书进行深度的理解。下面是我们对此书浅显的认识。 前言: 对《 1945 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这本书的解读是由本人、周子霁和苏婉琳三人共同合作完成的。其中导言和第一篇(二战后早期规划理论)的解读是由本人负责完成,第二篇( 1960 年代的规划理论)和第三篇( 1970 年代到 1990 年代的规划理论)的解读是由周子霁同学负责完成,第四篇(结论)的解读是由苏婉琳同学负责完成。相关说明:一、对导言部分的解读 ( 1 )“但城市绝不仅仅作为艺术品。“—这个应该是当今的城市设计思想的共同点:就是不将城市设计作为一门艺术来对待,甚至建筑设计。但是这种机能主义又不同于现代主义的机能主义,可以说是一种生态主义,或者说是以一种更加的理性的、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城市,将城市作为一种生态系统。 ( 2 )是积极的城市主义者,认为城市本身是积极的,所有的城市问题来源于不正确的对待和设计城市。二、对第一篇 (二战后早期规划理论)的解读1 、对第一章 (作为空间形态规划设计的城镇规划)的解读 ( 1 )认为第一个主要的误区在于混淆了城镇规划和城市设计,将城市设计看作单纯的空间形态的设计。将视觉美学奉为中心。 ( 2 )第二个主要误区就是试图设计城市的终极形态。 ( 3 )城市设计不应该是一种空间美学的设计,也不应该试图去设计一个城市的最终形态。不应该是一种静态的设计。 ( 4 ) 不应该是以美学为中心的。 2 、对第 2 章 (二战后规划理论的价值取向)的解读 ( 1 )作者总是在嘲弄一种“乌托邦“的城市理想,乌托邦是反人性的。没有乌托邦,或者说,“乌托邦”其实最不“乌托邦”,人类生活在不完美之中,人类社会应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解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