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学生认识情况二、教师简单介绍国民性指国民共有与反复出现的精神特质、性格特点、情感内蕴、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的总和,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行为结构。国民性是一国大多数人的文化心理特征,即在价值体系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性格特征,是国民素质的核心因素。 民族心理是指构筑在一个民族的经济地域基础上并渗透着该民族共同文化传统,决定着该民族人们性格和行为模式的共同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结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国民性。 林语堂在《中国人的国民性》中说:“与外族对立而言,中国民族尚不失为有共同的特殊个性。这个国民性之来由,有的由于民种,有的由于文化,有的是由于经济环境得来的。中国民族也有优点,也有劣处,若俭朴,若爱自然,若勤俭,若幽默,好的且不谈,谈其坏的。为国与为人一样,当就坏处着想,勿专谈己长,才能振作。有人要谈民族文学也可以,但是夸张轻狂,不自检省,终必灭亡。最要紧是研究我们的弱点何在,及其弱点之来源。”三、比较阅读《旁若无人》《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国人的国民性》目录:第一章 面子第二章 节俭第三章 勤劳第四章 礼节第五章 漠视时间第六章 漠视精确第七章 误解的才能第八章 拐弯抹角的才能第九章 灵活的固执第十章 智力混沌第十一章 神经麻木第十二章 轻视外国人第十三章 缺乏公共精神第十四章 保守第十五章 漠视舒适和便利第十六章 生命力第十七章 忍耐和坚韧第十八章 知足常乐第十九章 孝顺第二十章 仁慈第二十一章 缺乏同情心第二十二章 社会台风第二十三章 相互负责和遵纪守法第二十四章 互相猜疑第二十五章 缺乏诚信第二十六章 多神论、泛神论和无神论第二十七章 中国的真实状况一起当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