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利通区第十一小学 苏金海社会发展需要创新人才。江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而创新思维又是创新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解决人是否善于创新的问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批判思维。发散思维指为了解决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角度去国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的思维方式。它能使学生的思考不受心理定势作用的影响,迅速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聚合思维指是通过对已有信息的分析,从中找出一个最佳答案的集中式思维。我们必须通过聚合思维对发散思维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从中作出最佳选择。批判思维指对信息、事物进行批判性质疑、认识、接受、组合的思维方式。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为主。 一、创设思维空间,发展学生发散思维。 1、引导发挥想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培养发散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如《新型玻璃》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未来还会有什么样的新型玻璃,介绍自己想象的玻璃名称、功能、特点。学生纷纷发挥想象力,想象出多种多样的新型玻璃:音乐玻璃、空调玻璃、芳香玻璃、五彩变色玻璃、天气预报玻璃、录相玻璃、……《五彩池》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五彩池的水还会呈现出什么颜色,学生的想象更加多姿多彩:有苹果红、葡萄紫、乳白色、还有半白半绿、半蓝半紫、半黄半红……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学生在想象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自己的发散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教材中的“留白”处,引导学生紧扣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培养发散思维。 2、引导多向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常规思维方式与发散思维方式的最大区别是:常规思维是定势的、线性的,而发散思维在理解、表达时,在思考问题时,思路宽阔,不局限于某一点、某一方面,思维不是线性的,而是沿着多条路径思考。⑴、打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考虑一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