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2.过程和方法目标: 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难点: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三、教学课时 1 课时四、教学方法 自读探究法五、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图”话圆明园,通过图片展示圆明园又有的盛景,及今的断壁残垣。从而引出那一场中华民族的旷日四年的浩劫——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掀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火烧圆明园等历史。(一)导入在 1856 年至 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烧了圆明园。在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雨果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二)检查预习1.检查作者简介:雨果,法国作家。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2.联军远征中国历史资料简单交流1856 年至 1860 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 年 10 月攻占北京,焚毁并掠夺圆明园。3.检查字词(三)整体感知教师投影思考题,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思考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两大部分。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a、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b 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明确: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四)合作探究,品味文章默读课文1.雨果用哪些词语称呼、评价圆明园?明确:“世界奇迹”(总称)“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2.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明确:通过反语来谴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