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案例分析 ———浅谈说明文教学选材主讲:王志国 问题的提出 说明文的知识性、科学性、客观性、实用性决定了其教学内容选择的困惑和艰难,这对教师的文化科学素养、学科教学知识提出了挑战。说明文“教什么”更符合它的“文本性” ?“ 教什么”才适合学生的需求 ? 特选定此专题,对说明文教学内容选择等问题进行研讨,希望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与思考。 文体概说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和本质,一般按照空间、时间、事理顺序排列语句。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个人简历、影视剧情介绍、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教科书、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分为不同的类别: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根据说明语言与表达方式,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特点就是“说明白” ( 叶圣陶先生语 ) ,要忠实于事实的客观性和知识的准确性。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说明文有合理的顺序,才能有条理,让人看明白。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作诠释、摹状貌、配图表等。 文体意义 说明文是一种实用性文体,其教学具有应用性、前沿性,甚至前瞻性,对于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深远意义。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说明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更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说明文大量涌现,而且它是每年高考考查内容,中考也经常考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实验稿 ) 对此有明确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所以,说明文教学中要重视文本的知识性、实用性、思想性和可读性。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学生厌学说明文,教师厌教说明文,教学园地荒芜杂生 原因分析 一是文本内容大多艰涩难懂,尤其有些科技说明文离师生认知水平和生活远,科学术语多,理解起来难;写法上单一少变,或过于浅显,一读见底;语言上也多枯燥乏味。 二是教材的滞后、陈旧,不能及时将时代感强的新鲜的事物选人教材,如《人类为何频“敲”月球门》《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把玉米“穿”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