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言 文 第 一 课 时文言虚词用法推断技巧 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识记 18 个虚词,掌握虚词的 推断方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总结规律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巩固 ,学以致用 记得高考都考哪些文言虚词吗?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总共18个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则 者 与 之 ① 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②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③ 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④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 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一、看具体语境 课堂演练:1 、解释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 1 )乃设九宾礼于廷 ( )( 2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3 )况于将相乎 ( )( 4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 5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 )( 6 )赵尝五战于秦( )( 7 )长于臣( )在被对于向从比同, 跟 ①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②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③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 东山》)④ 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二、看对应位置 “ 因”和“乘”位置对应,由 “乘”是 “趁着”的意思,推断“因”也是此义。 “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有利的形势。“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 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 “ 乎”和“哉”处于对应位置,由“哉”是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可推断“乎”与“哉”同义。 课堂演练:1 、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1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3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放在句末,语气助词,表示测度. 在句中,在名(代)词前,做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做词尾 ① 以余之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