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2、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小说佳作,培养学生想象力。 3、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评价人物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孔明的“三笑”和“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原因。难点: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客观评价。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人(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也是小说的卷首词。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但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每当这首歌回响耳畔,我们的思绪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故事。让我们走进《三国演义》第 95 回——“空城计”。二、自学体验——走进文本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三国演义》第 95 回梗概。1、注意重点字词: 懿氅 纶 笑容可掬 遁 蜂拥 隐匿 失色 旁若无人 无不骇然 2、弄清文中人物:列出蜀、魏双方出场人物,弄清相互间的关系。 三、合作探究——解读文本(一)揣摩文意,概括要点 1、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学生讨论后归纳) 开端:兵临西城;发展:临危施计;高潮:司马中计;结局:孔明释计。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显然是诸葛亮。文中描述诸葛亮时写到了他的几次笑?从文中找出描写诸葛亮“笑”的词句,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点拨: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一是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鞠,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如释重负,这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抚掌大笑”,并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懿虽狡诈,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3、通过这三次笑,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说说孔明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分析品味。)(1)他传令将“旌旗尽将隐匿”“大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2)当“众官尽皆失色”,他却“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3)他料到司马懿疑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