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介绍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介绍 1. 教科书的框架和特色 2. 工具性与人文性3. 文学性问题4. 三种呈现方式5. 对模块一、二的建议 教科书的框架1 .必修部分教科书 + 选修部分教科书2 .必修部分教科书 3 个向度 + 22 个专题 3 .模块 + 专题 + 板块4 .呈现方式 + 积累与应用 + 写作实践5 、选修部分 5 个系列 16 门选修课 教科书的框架选修部分教科书 5 系列 16本1 、诗歌与散文 3 本2 、小说与戏剧 4 本 3 、新闻与传记 3 本4 、语言文字应用 4 本5 、文化论著研读 2 本 教科书主要特色 1 、专题组织学习材料,构建多重对话平台 2 、人文话题统领专题,促进语文素养提高 3 、以探究为核心,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4 、开放的弹性机制,提供选择创造空间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什么是工具性?什么是人文性?怎样使两者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 .根据学生精神成长的需要确立学习专题,同时又充分凸现语文因素,确保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各项要求得到落实。 2 .每个板块学习活动的设计,都努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使整个学习过程都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3 .每个专题都设置有“积累与应用”专栏,确保语文学习一系列具体要求的落实,同时保证了表达交流(写作教学和口语交际训练)在教材中的应有位置。 4 .选修教材围绕学生精神成长需要和语文素养提高确定选题,设计了各具特色而又实在可行的语文学习活动,使选修课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和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教材的文学性问题 中学讲的“文学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教育?是一种比较粗浅,面向多数学生的文学教育,是语文课上的文学教育,也就是说,是有一定技术性的文学教育 . 教材的文学性问题1 、人文话题统领专题,跨文本超文选组材,可以使更多文学作品进入教科书,是语文的世界,也是文学的世界;2 .重视鉴赏方法的指导,设立了专门的文学鉴赏专题,许多题目指向审美和鉴赏; 教材的文学性问题3 .重视鉴赏习惯的养成,鉴赏品质的培养,注重“整合”,教材是块状结构,要求块状教学,许多题目以审美为本位,不追求标准答案;“场” 营造审美的气氛,养成审美的心态。4 .利用教材的必修和选修,设计构建了既有共同基础更有个人选择余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