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刘自谦人们常说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我认为热爱学生同样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爱能吸引学生喜欢他所教授的课程,这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爱的氛围中,人的想象力就丰富,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教师的爱有助于学生良好的社会情感的形成,学生得到教师的爱,才会把这种爱迁移到对老师、对同学的爱,以致上升到对学校的爱,对祖国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他高于母爱,胜于情爱。母爱是伟大的爱,但他容易走向溺爱;而师爱却是严爱与慈爱结合的理智的爱、科学的爱,是一种站在社会角度上的爱,他体现的是党和人民对下一代的关怀;情爱是专一的、自私的爱,而师爱是无私的、博大的爱,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爱。师爱在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尤为重要。现实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够获得师生、父母的重视,被爱着;而一个成绩差的学生则往往被忽略,被冷落。一个有爱心的教师对后进生不应“头痛”,而应“心疼”,对后进生不应放弃,而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这一点还确实不容易。就拿我班上的一名同学来说吧,记得我刚接手三年级班主任工作的时候,班上有一名叫李高明的学生,他上课发言积极,而且能说到点子上;但是他不爱做作业,最让人头疼的是他经常迟到旷课。我曾经批评过几次,收效甚微。但我对他没有失去信心。后来通过仔细了解才知道:原来这位学生的父亲经常在外打工,父母关系也不是很好,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母亲根本管不了他,父亲对他最好的教育方法也只是暴打一顿而已。他挨打时的表现和其他孩子不一样,既不跑,也不哭,任凭你招数用尽他也纹丝不动,一声不吭。迟到、旷课是他的家常便饭,家长拿他没办法,老师们也无计可施。面对这样的学生,家长无可奈何,老师们也懒得理他,但我并没有灰心。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孩子,对他的教育转化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以诚相待,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他,使他消除逆反心理,逐步培养他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逐步树立起遵守纪律、热爱学习的信心。从那以后,我给李高明安排了守纪律、学习好的同桌,让同学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他,感染他;在全班开展了“一帮一,对对红”活动,不让一名学生掉队;怕他迟到,就让同班同学每天上学时叫上他,和他结伴同行;同时也和家长取得了联系,嘱咐他们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