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业考核《青少年心理学》 满分 100 分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1.第二性征 第二性特征,又称第二性征。又称副性征。人和动物性成熟所表现的、与性别有关的外表特征。男女两性在到达青春期时,由于受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影响,出现了一系列与性别有关的特征。2.焦虑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3.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4.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是指社会对男性或者女性角色的期待人格双性话:即男性与女性的性格各占 50%5.他律 他律指非自愿地执行涵盖道德标准、法律体系(包括惩治和预防)和其他社会规范。广义来说,他律为除本体外的行为个体或群体对本体的直接约束和控制。二、判断改错(每题 6 分,共 30 分)1.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后习俗道德水平。 正确。2.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指的是矛盾动荡性。 错。矛盾动荡性改为矛盾的闭锁性。3.俗语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所以青少年的气质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 错。将“就不会发生改变”改为“不是绝对不变的,受环境,个人主观因素,年龄等因素和性格等条件影响”。4.性教育就是性知识教育。 错。将“就是知识教育”改为“不仅是知识教育,而且是人格教育”。5.青少年阶段性别角色发展的中心任务是获得性别角色同一性。 错。将“性别角色同一性”改为“对性别角色的认同”。三、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1.简述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答:是指对同样的个体在不同的阶段进行追踪研究的方法。它通过对同样的被试的重复测查,可以得到心理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情况,也可以把握被试个体在经历各种独特的生活事件或历史事件时心理的变化情况,有助于了解心理变化发展的可能原因。其优点在于它可以对群体和个体发展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因为所有的被试都有相近的生活体验。然而进行这种研究是比较有难度的。一方面,由于时间较长,被试可能因各种原因而出现中途退出或丢失的现象。另一方面,主试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资金,耗时耗力。另外,在取样的代表性问题上这种方法也需要注意,并且需要注意在不断的重复测查中保持测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