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认识面积_数学_小学_时宝珍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 60 页到第 62 页二、教材分析 认识面积”它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掌握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后面认识面积单位和探索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重要基础。这部分内容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题一,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较黑板的表面与电视机表面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初步含义。并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从而使学生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例题二,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使学生进一步丰富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学生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即用相同的单位直接计量。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面积的含义,建立面积的概念,并能区分面积与周长两个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细心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兴趣。四、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五、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认识了物体的面,真切感知过面是什么?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平面图形。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面积” 这个抽象的概念,同时面积又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或物体的面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六、教学方法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景引入法:通过动手摸数学书让学生初步的认识面积,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比较法:通过不同物体或平面图形面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面积:是有大小的。3、动手操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4、自主探究: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七、学法指导:1、动手操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感受面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