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书不还,天打雷劈》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柏杨及其作品。标划文中的成语和四字词语。过程与方法找出文中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却引人会心而笑的词语。朗读课文,了解文中书主和恶客的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读书的妙趣,引发读书的兴趣。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品味文中幽默的语言。教学难点朗读课文,了解文中书主和恶客的表现。教学时间:一课时预学初读课文,简洁概括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赏析重点语句,体会文章中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的语句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一、导入 解题导入,解释天打雷劈。天打雷劈:比喻不得好死。常用作骂人或赌咒的话。二、检查预学1、说说作者2、利用下面的注释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探究三、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学生的回答可长可短,由学生的回答引出本文中所描述的两类人:书主、恶客。)四、朗读课文 5、6、7、8、9 段,找出表现书主的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对书主的感受、心理能有初步的感知,为下一步的朗读指导做铺垫,引导学生在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中感同深受被借书者的可怜、可笑、可叹。并且,把这种语言给予的感受再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夫珠宝失踪,或被借、或被俘,没有下文,还可告到衙门。而仅只一本书,如果劳师动众,恐怕同情的不是书主,而是恶客。”书主的可怜,有冤无处述。 “然而,一个人省吃俭用,好容易买了几本视同性命的巨著,却被列强瓜分,实在 “”。”中“好容易”表现书来之不易;“列强瓜分”表现被借书的无可反抗;“痛彻心肺”表现内心痛苦的程度之深。怎么读?才能读出书主的感受?师生共读。 “书主被糟蹋到这种程度,怎能不潸然泪下欤。”“糟蹋”是什么意思?“潸然泪下”怎么理解?只用“潸然泪下”可以吗?试读去掉“欤”,加上“欤”。一个文言语气词,能更好的表现书主的悲戚。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卖及借人为不孝。”正式的文言书面用语,不仅表现了书主的可笑、可叹,而且能够让读者认识到,原来,借书不还者,从古自今都是存在的。 “笺笺稿费,买书自娱,且以之维生。辱蒙借阅,务清早日赐还,实万分感谢。”“笺笺”是少的意思,其实柏杨先生的稿费并不少,为什么说的那么可怜,让人有可笑的感觉,句中的每个词汇都可以感到对借书者的畏惧、尊敬。读出感觉,读出韵味。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