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南京路初级中学《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主备课教师方 莉 教 学 班 级七年级五班 教学内容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中的《水调歌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苏轼的有关文学常识及词写作背景。理解词中内容,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学习想象、联想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的朗读、教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共同鉴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训练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诗词间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难点:1、深刻体会作品传递的情感,理解诗人胸襟抱负。2、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教学准备为了更好的营造氛围,选择背景配乐《春江花月夜》和王菲的《但愿人长久》两首歌曲在合适的时候插入教学过程,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设疑导思法、讨论法学法指导朗读——品味——思考——感悟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合家团聚的日子,那是不是全中国的人都能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呢? 你能举些有代表性的例子吗? 举例:保家卫国的边防战士。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刻苦求学的莘莘学子。浪迹天涯的海外游子。 对!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中秋佳节不能与家人团聚,把酒言欢。自然,中秋之夜的月也就成了他们倾诉的对象。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 900 多年前丙辰中秋的夜晚,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去看看苏轼在中秋之夜是如何借月来倾诉自己的情感。(板书课题作者。)1 临渭区南京路初级中学二、走近作者苏轼(1037 - 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时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在散文、诗词、书画方面均有较高成就,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三、了解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丙辰年中秋。1074 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外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其弟苏辙当时在河南,兄弟二人已七年未见。中秋之夜,词人望见明月,想起仕途不顺,妻子早逝,又不能与弟弟相聚,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四、品读诗词(一)初读:要求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