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 1958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 3 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这 3 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 3 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 3 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学情分析】本文记叙了 1958 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离朝归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由于现在的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知之甚少,对于战争的残酷难以想象,对于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会理解不深。因此,课前要布置学习搜集关于朝鲜战争及志愿军战士英勇战斗的相关资料,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另外,由于文章段式相同,感情真挚强烈,一定会深深吸引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课文的活动之中。【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散文,此文蕴涵着伟大而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饱含对朝鲜人民的崇敬之情,用生动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再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朝人民的友谊确实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是用鲜血凝成的,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以读感悟,读中熏陶,进而抒发、升华自我情感。【教学目标】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