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商品分类管理(品类管理) 商品分类 为什么要进行分类管理 对零售商而言,高昂租金成本是营运成本的主要负担,尤其是低利润的日用品,如何在有限的店面陈列空间发挥最大的坪效,是零售店经营的重要关键。 因此,经营者需在数以千万的商品中精挑细选,除了选择有利商品,可以提高销售外,商品组合影响了商品的搭配性及替代性,对销售也具影响力。而品类管理正是从需求导向出发,来改善零售商经营管理流程的重要方法之一。 零售商则烦恼:我应该陈列什么商品才是我的顾客需要的呢? 主要内容 需求导向背景下: QR/ECR (快速响应 / 有效的消费者响应) 品类管理( Category Management )理论 本课讲解品类管理的发展沿革、定义、原则、方法、导入步骤与方法 品类管理的发展沿革 快速响应( Quick Response )系统快速响应( Quick Response )系统是在 1986 年时,由美国 Wal-Mart 最早推出,他先跟几个供货商配合做实验。由于产销体系的整合,所以能够快速地掌握市场的最新信息,提供顾客最佳的服务。在其它产业有此快速响应系统的雏形,例如:美国制造商一直在检讨日本丰田生产系统 JIT ( Just In Time 及时供货制度)的成功。到了今天,不只是制造业、零售商,整个流通产业都在研究 「快速响应系统」 ,形成了管理上划时代的创新。 QR/ECR 概念 商业快速响应( QR , Quick Response )是将买方与供货商连结在一起,以达到在生产与销售间商品与信息的快速与效率化的移动,以快速反应消费者的需求。 有效消费者响应( ECR , 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 ),在于拿掉在整个供应链流程中没有为消费者带来增值的成本。 ECR 的实施重点包括在供给面的物流配销方式的改进、需求面的品类管理改善。 QR/ECR 的原则 1. 精简程序流,以删除增加成本及时间的无增值性的活动,因而避免价值链程序上的虚耗。 2. 要求价值链上最高的商品素质,最佳的程序与服务。 3. 要求把从供货商到顾客之间的商品供应链的时间周期缩短。同时提供最高商品素质;并删除延误时间的障碍。 4. 供应链的内部与外部过程(供货商、顾客及支持服务)务必整合;即在整体价值链上连结在一起。 5. 各商业程序必须相互配合,并视为跨功能团队天衣无缝的合作结果。 品类管理是 QR/ECR 中需求管理的重要一环 2. 品类定义 品类一组与众不同的商品或服务。在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