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元曲五首》教学设计1VIP免费

《元曲五首》教学设计1_第1页
1/4
《元曲五首》教学设计1_第2页
2/4
《元曲五首》教学设计1_第3页
3/4
《元曲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元散曲的相关知识。2了解五首元散曲的主旨及艺术手法。二、能力训练点1初步掌握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2从作品中提炼写作方法,训练学生以读促写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让学生通过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来了解这个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2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审美感,发现自己独得的秘密。[教学法构想]一、教法1设计表格让学生通过查找了解有关元散曲的知识和相关的作家作品。2通过诵读指导,体会语言,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3有意识地进行写作方法指导,读写结合。二、学法1借助网络等媒体查找资料相互交流,学习对知识进行系统总结。2反复诵读,抓住形象,体会情思。[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了解作品的主旨及艺术手法。二、难点:体味作品语言,学习各种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一、了解散曲的发展让学生通过自己课前的预习,汇报总结。王国维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为什么元代散曲会兴盛起来呢?散曲最初主要是在市民中间流传,它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文学样式。散曲是元代的新体诗。散曲能继承五代、两宋的词运,在元代韵文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是有其原因的:(1)词的衰颓——文体本身的发展。(这一条是重点)自中唐以后,长短句歌词在文人手中逐渐成为“别是一家”的诗体,两宋时得到很高的发展,但到了南宋后期,由于词家远离现实生活,片面追求文词的工丽和音律的妍美,便日趋衰落。而民间长短句歌词,经过长期酝酿,到了宋、金对立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兴起的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当时流传在北方的散曲。(2)外乐番曲的传入。(以下各条学生说到多少均可)金、元时期,战乱频仍,由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粗犷豪放的游牧民族歌曲和新乐器也随之传入。由于旧词不能合奏新曲,再以乐器不同,音调节拍各异,旧调又不能合演,于是乃有制作新声新词的必要。散曲的产生,正是迎合民间歌咏的需要,才应运而生。如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所记“者剌古”“唐古歹”正是北方少数民族乐曲。(3)元代商业繁荣,城市兴起,文娱需求增加。元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散曲的兴盛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演出的勾栏瓦肆,娱乐场所日益兴旺,使唱曲演戏的歌伎、艺人,得以赖表演技艺为生,于是散曲得以大盛。(4)蒙古贵族喜声色文娱——统治阶级的提倡。元人南下以后,对“四书五经”不重视,对文人不重视,而那些优伶歌伎,歌舞戏曲,...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元曲五首》教学设计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