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风雨主备人:课型:讲读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教学重点: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教学难点: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教学方法: 朗读法、批注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设计一、预习反馈 4、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 1 题。5、交流作家作品情况。 贾平凹(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 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 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文论集》等。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 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 1978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于1988 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1997 年获法国女评外国文学奖。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简明自然。 二、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6、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请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第 1 段:树林全貌;第 2 段:垂柳、杨叶、芦苇;第 3 段:断绳羊、女孩;第 4 段:葡萄蔓、苍蝇;第 5 段:鸟巢、鸟儿;第 6 段:废纸、猫、瓦;第 7 段:浮萍、鱼儿;第 8 段:老头、孩子。7、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 文章先从树林子开始着手,呈现给我们一幅恣意的狂风图。接下来,从形状、声状方面对被风吹得乱了的垂柳、杨叶、芦苇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继续展现狂风大作的画面。写了几组自然物,作者的笔锋陡转,写到了动物,写到了人。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景物描写来具体表现风雨之大之猛烈。 三、精读课文,学习写作技巧8、课文写“风”,看不见一个“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写“雨”,不着一个“雨”字,却为我们展现出了风雨夹击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