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 1616 课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第 1616 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朝的对外关系)【整体感知】 一、郑和下西洋 二、戚继光抗倭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学习目标】1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2 、探究郑和成功实现远航原因和历史意义,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原因,提高识图能力、观察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 、学习本课,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强民族自豪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自主探究 , 独立试航(一)】郑和下西洋 友好交往1 、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 次数______________ 规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概况 出发地点: ________ 所到地点: __________ 最远到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历史意义 ① 促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② 加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同时为了宣扬国威1405--1433 年七次二万七千多人,二百多艘海船刘家港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1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经济发达。2 、造船技术的发达。3 、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的使用。4 、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思考(可结合教材第 94 页动脑筋):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够成功?人物郑和哥伦布时间1405—1433 年1492—1504 年次数7 次4 次船数大船 62 艘(连小船共有 200 艘)17 艘船只大小长 44 丈( 151.8米)宽 18 丈( 61.8 米)100 吨长 24.5 米宽 6 米到达范围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美洲郑和与哥伦布、达伽马远洋航行对照表 想一想:根据以上表格内的材料,请你对比一下,归纳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哪些?能得出什么结论? 特点: 时间早、次数多 规模大、范围广结论: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二、戚继光抗倭戚继光【自主探究 , 独立试航(二)】 ① 倭寇的含义————————— 1 、戚继光抗倭 原因: 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