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六 单 元 童 谣 教学内容: 1、唱歌:《水牛儿》《小老鼠上灯台》《打花巴掌》 2、欣赏:《蜻蜓你来吧》《编花篮》 3、活动:《童谣说唱会》 单元总目标: 1、挖掘已有的课程资源,学习传统的、流传在民间的歌谣、童谣,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情感。通过演唱、表演童谣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表达个人的情感并受到美的愉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用自然、亲切的歌声演唱童谣,让其感受、了解演唱童谣的快乐。 难点:在自制打击乐器的活动中让学生找一找,敲一敲,开发想象力,多渠道地创作自制打击乐器。 四、课时分配:五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唱歌《水牛儿》;了解童谣。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童谣,感受童谣与方言和音乐的紧密结合。 2.通过学习《水牛儿》,进行童谣的读、说、唱、演。 教学重点: 1、通过学唱北京童谣《水牛儿》,了解北京方言特点。 教学难点: 2、理解童谣的地区性差异,通过学唱北京童谣熟悉北京方言特点。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蜗牛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童谣动画,欣赏动画中的童谣。 二、说“童谣” 师:你还知道哪些童谣?能给同学们读出来、唱出来吗? 师介绍自己知道的童谣,带学生读《唐僧骑马咚的咚》。 三、介绍“童谣” 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与儿歌合称“童谣”。童谣大多与传播知识有关,有嬉戏童谣,有可以增长生活知识的童谣等等。 四、导入歌曲 谜语:“从小生在屋檐下,身上背着一个家,平时不见它露面,雨天经常碰到它。” 说出谜底“蜗牛儿”,引出童谣“水牛儿”。 五、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说一说:歌曲中都唱了什么? 2.读童谣 师读,生随节奏拍手拍腿。 解释童谣中的方言词语。 师生齐读童谣。 讨论:师以另一种方式读(不带儿化),比较两种读法在意思上的差别。 引导学生读(唱)准儿化音,以突出童谣的地域特点。 3.唱童谣 导语:你们觉得这首童谣有意思吗?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充分地表现出这首童谣的趣味呢? 师范唱:请学生找出师着重唱出的字。 重点突破:带附点节奏的字。 再次范唱:听出哪些字要唱得短而轻。(括号里的字是助词,没有含义,不能唱得很突出。) 随琴轻声演唱。 讨论:还可以用怎样不同的形式演唱? 4.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六、表演童谣 1.讨论:还有什么方法能把这首童谣表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