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下面的对联写谁?“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 郭沫若杜甫草堂杜甫草堂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人们称为“诗圣”。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占地面积 24 公顷。 • 杜甫 (712-770) ,安史之乱后于公元 759 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 4年,写下了 240 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就有人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供人瞻仰。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 杜甫 ( 公元 712 ~ 770) ,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曾任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7 岁学诗, 15 岁扬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自述。 20岁以后可分四个时期。杜甫生平【公元 712-770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二)长安十年时期(三)战乱流离时期(四)漂泊西南时期一--- 读书壮游时期一、玄宗开元十九年( 731 )至天宝四年( 745 ),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 20 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创作的准备期:流露了诗人的雄心壮志二---长安十年时期 公元 746 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困居长安10 年之久。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