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班级: 姓名:一、1、文意疏通天时( )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guō( ),环( )而( )攻( )之而( )不胜。夫( )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攻城它,必定有得天时的战机,然而却不能取胜,这是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城( )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坚利也,米粟 sǜ( )非不多也,委( )而( )去( )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铠甲不是不坚利,粮食不是不多,(可是,敌人一来却)弃城逃离,这便是有利的地势不如上人心的团结。故曰:域 yǜ( )民不以封 疆 ( )之界( ),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 )至( ),亲戚( )畔 pàn(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 )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 )君子有( )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说,限制人民定居某一区域,不靠边境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在天下树立威望,不靠武器装备的精良。得到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掉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亲戚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归顺他。让天下人都归顺他的人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他的人(必然所向无敌),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2、 文学常识 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仁政 ” 、 “ 王道 ”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提倡君王要“与民同乐”, 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 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 。 孟子在教育方面的思想、主张,有不少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 3、通假字 亲戚畔之:通“ 叛” 背叛 4、古今异义词 亲戚: 古:族内的人和族外的人 今: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去 古:逃跑 今:到 ……去 池 古:护城河 今:池塘5、 词类活用 环:名词作状语,包围 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巩固 威:形容词用作动词,震慑 征服 6、一词多义 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三里之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 以天下之所顺 多助之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