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教具、学具准备:书中主题图课件、水果、水果图片、小猴子分香蕉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师:谁愿意汇报?生 1:我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还有分面包的。生 2:有 2 个小朋友分橘子,手里还拿一个。师:你猜一猜他打算放在哪儿?生:放在 2 个橘子那堆里,就都是 3 个啦。生 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 5 个。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3 人一组)带来一些水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个水果?(每组的水果个数不同但是大小基本相同)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学生活动,教师查看。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有几个水果,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生 1:我组有 8 个香蕉,我给他俩都是 3 个,我 2 个。师:你是怎么想的?生 1:不够了,就剩下 2 个。生 2:我们组有 6 个苹果,每个人都是 2 个。生 3:我们组有 7 个梨,谁都分到了 2 个,还剩下 1 个。生 4:我们组有 9 个水果,我们 3 个人都分到了 3 个水果。──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感动,大家在分水果时都很公平,(师指其中平均分的几个组),看这几组每个人得到的水果个数怎么样?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一边多)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生 1:一样分。生 2:同样多。生 3:平均分。师:名字起得不错,你们每个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 法就是”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齐读,指名读。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 8 块糖,它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