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谈品德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VIP免费

谈品德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_第1页
1/5
谈品德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_第2页
2/5
谈品德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_第3页
3/5
谈品德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评价目的,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在本课程的评价目的中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确实,激励性评价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却常常走入误区,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 一、品德课堂评价现象及反思[镜头一]讲台上放着一个魔箱,教师象魔术师一样,不时地拿出小红花,奖励给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开始还很奏效,小朋友们坐得规规矩矩,小脸绷得红红的,小手举得高高的,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教师满心欢喜,将那一朵朵小红花不断地飘到小朋友的手里。渐渐地,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小手摆弄着奖品,转脸向别人炫耀,真是眉飞色舞,哪里还听得见别人的声音。[镜头二] 教师问:“如果我们的身边少了清洁工,会怎么样?”学生纷纷站起来说:“路会变成垃圾路!”“到处是垃圾!”“城市就会变成大垃圾场!”“公园里也都是垃圾”……面对这些换汤不换药的“众说纷纭”,教师总是说:“对呀,你说得真好!”“你真棒!我们来鼓励一下!”于是,教室里便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镜头三]师:如果你的同桌没带水彩笔,你会把自己的借给他吗?生 1:我不太愿意。因为我的水彩笔是新买的,我怕他给弄坏了。师(失望地):哦——还有谁来说?生 2:我会把自己的借给他,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师(眉开眼笑):你说得真好,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大家要向你学习。从上面例举的几个镜头中,我们不难发现品德课堂中教师采用激励性评价所存在的一些问题:1、形式主义盛行。“嗨嗨嗨,你真棒!”的喊声以及小红花、小星星的奖励虽然使品德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这只是一种“泡沫”而已。这些“评价”占去了很多宝贵的课内时间,师生的注意力也集中在这种热闹的评价中,独立的、有价值的思考却化为乌有了。同时,虽然“你真棒!”“说得真好!”“真了不起!”的声音充斥着整个课堂,但是学生到底好在哪儿,棒在何处,却谁也弄不明白,只能是“雾里看花”了。2、激励性评价泛滥。与激励的形式主义相对应,课堂评价形成了单一整齐的模式,不管是否值得表扬,一概都给予“激励”,并且语言单调。 如[镜头二]中对于“没有了清洁工人会怎么样”的讨论,学生的发言都停留在“垃圾多”的层面,面对这种情况,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谈品德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