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 2、掌握本词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3、鉴赏本词用典的技法教学重点:1.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2.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教学难点: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教学过程:一.诵读1.指名朗读〔注意两个层面:字正句顺;语感(语气、语速、节奏)〕 [补充] 诵读的要领:平仄和押韵服从乐律的需要。词牌不同,则平仄和押韵的规定不同。①词的节拍不像诗那样整齐划一,诵读时要注意音节的停顿。如“犹/厌言兵”、“算而今/重到须惊”、“年年知/为谁生”等。………………节奏②词里的特殊句式,开头用一字领起,稍作停顿,其义直贯本句及下句,称“一字逗”,要读出提示语气。如“过春风十里”的“过”;“尽荠麦青青”的“尽”;“自胡窥江去后,……”的“自”;“纵豆蔻词工,……”的“纵”;“念桥边红药,……”的“念”等。………………语气③《扬州慢》的韵脚依次是程、青、兵、城、惊、情、声、生;这些字要读得短促而又清晰。………………轻重2、学生再读.(语速要缓慢、绵长,语调要低沉、悲吟)3、教师配乐范读.4、全班齐读。二.整体感知1.提问:大家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情感上有种什么样的感觉?(指名或集体回答) ——悲(悲凉、凄凉、凄冷等)2.提问:我请一个同学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字、词、句)读出这种感受的? ——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空城、“二十四桥……为谁生”等。3提问:刚才你所撷取的这些词语,诗人是从哪些感官来描写的呢?(用一个字概括) ——景(色)、声4.提问: 如果用词作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此时所见的扬州城,它应该是?(指名或集体回答)——空城(废池)5.这两个词哪一个更形象?——(略)(以上学生边回答边板书) 青青荠麦 废池乔木 景 二十四桥 空城 无声冷月 眼前之景 寂寞红药声―― 清角吹寒 5.提问:诗人为何“解鞍少驻初程”?他心目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用词中词句回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6. 扬州城自古以繁华富庶而闻名,你能从词中找出杜牧盛赞扬州的句子吗? ——(出示摘录的杜牧及历代文人盛赞扬州的句子)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唐·杜牧《赠别》)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唐·张祜《纵游淮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唐·王建《夜看扬州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