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学目标】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脉络,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感,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整理】1、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出生地主家庭。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 年中举人。他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8 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2、解释词语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复习检查】填空题1、给加点的字注音:契约 揽 悲天悯人 2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3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 ,而不能 。【问题探究】1、人生最苦的是负(未尽)责任① 作者认为人生最痛苦的事是负责任,他是怎样引入到这个观点上来的?(提示:从第一句的句式,修辞手法上看)② 举了哪些应未尽责任而痛苦的事例来证明?③ 你信服作者的观点吗?你有过类似的应未尽责任而痛苦的经历吗?2、人生最乐的事是尽责任① 作者为认为人生最乐的事是尽责任,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名言来证明?② 作者是怎样来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③ 你信服作者的观点吗?你是否有因尽了责任而无比快乐的亲身经历?3、人生当勇于尽责,不当逃避责任① 既然人生最苦的是负责任,那么我们是不是把责任卸掉就没有痛苦了呢,关于这一点,文中哪个段落进行了论说?② 既然人生最快乐的是尽责任,那么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岂不是君子没有快乐?这一点,作者是怎样来论说的?最后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纷纷竞猜】聪明的你能否猜到老师喜欢文本的原因?【拓展延伸】1、责任包括了作为学生对学校,对班级体,同学的责任,作为家庭的一员对家庭的责任,作为青少年对这个时代的责任.等等那么我们现在的责任有哪些呢?2、学了本文,我们来谈谈尽职尽责的人物事迹(可以是历史人物,可以是身边的人物)【名句积累】1、请大家说说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