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唤醒自卑的心灵兴泾镇回民五小 王晓琴 一、基本情况: 马志忠 ,男,9 岁,三年级(2)班学生。家中三个孩子,他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亲长期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母亲在家务农,知识水平低,没有能力对其进行辅导,而且农活很忙,所以在家辅导的时间很少。他经常家庭作业不写,在班里,他不学习,作业常不能完成,又以各种理由搪塞;他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不讲信用;散漫,经常上学迟到 ;经常忘记穿校服和佩戴红领巾。他一度处于自卑、自弃的失助状态中,因此班干部经常打他的小报告。 (一)自身因素没有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态度不够端正,缺少奋斗目标,他比较内向、自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都跟不上,主要原因是从小养成懒惰、散漫,对学习缺乏主动性,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家庭因素 家庭经济不是很好,,父亲长期在外地打工,一年就回那么一到两次,母亲在家务农,知识水平低,不懂得怎么教育孩子。只是一味的要求他努力学习,考得好成绩。我从跟他的交流中知道:他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和一个弟弟,由于他比较调皮,不怎么听妈妈的话,刚开始的时候他妈妈还是会管他的,但他从来都不听话,他妈妈说孩子不听话,所以到现在他妈妈很少管他,甚至不管他了。他上课经常不是没有本子就是没有铅笔,他还跟我说,他经常都没有早餐吃,早早起来去上学,要走差不多一个钟的路,没有早餐吃,他会怎么想?他还会感受得到妈妈的爱吗?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三、转化过程:(一)、多给学困生信任与鼓励。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朵,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内心很脆弱,情绪易波动,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最需要的是爱和信任,如果一个学生长期生活在鼓励中,他就会变得自信。反之,哪怕是一次不当的批评,也可能严重挫伤他的自尊。而对于学困生更是如此。对于马志忠同学的情况来说,他经常完不成作业,我找他谈话好几次,教育他要端正学习态度。他虽然每次答应会改正错误,可没有一次真正能够做到,同学们也嘲笑他,疏远他,他的情绪一落千丈,甚至自暴自弃,对老师更是敬而远之,不敢跟我说话,有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