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案例分析李某某是一个喜欢标新立异的男生,性格比较霸道,遇事容易上火冲动,而且习惯不是很好,迟到、爱玩游戏、经常不写作业、喜欢跟老师顶嘴,对着干,初二时班里几乎没有同学愿意和他交朋友,甚至没人愿意跟他同桌,但是他头脑很聪明,成绩在班级排名中上。作为班主任他是我心头的一块心病,所以对他的关注相对较多,但在他看来我这似乎是跟他过不去,不管我怎样做他的思想工作,他看起来好像都不愿意向我打开心扉,进行交流沟通,导致我们的师生关系不够和谐,他对我的抵抗情绪比较严重,这样的状态也让我特别苦恼和挫败。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分析和自我反省,发现了以李某某为代表的这一类型的初中生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逆反心理。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的生命规律。逆反心理又是青春期的心理断乳,从生理上讲,由于初中生进入青春期,而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因为身体迅速发育而强烈要求独立,又因为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而保持儿童似的依赖性。青春期就是在这种相互矛盾的心理状态中挣扎,所以情绪波动较大,容易产生自负和自卑两个极端,心思也容易变得敏感和小心翼翼。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而现代社会的运转要求初中生更多的服从成人、接受成人的指导,初中生在生理上的需求愈益被社会所忽视或漠视,所以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自然容易滋生蔓延开来。通过对李某某的观察和分析,他的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分析主要有三个:第一,喜欢追求个性,标新立异。为了追求心理上自我肯定的满足感,为了让老师和同学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地位,他往往表现出某种偏执,有意标新立异,以引起别人注意。第二,态度上的对立,喜欢跟老师唱反调。据调查统计,很多学生的逆反不是针对于某件事本身,而是来自于老师安排这件事的态度和方式方法让学生产生逆反情绪,主要以“管、卡、压”的方式要求学生,对断乳期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催化剂。由此可见,教师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有多大,身上背负的责任有多大。第三,心理落差引发的挫败感。李某某的挫败感主要来自内心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与未能达到期望值的实际情况的落差。这种挫败感导致他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因而采用极端的方式和老师“交流”希望引起老师的关注,来掩饰心理上的自卑。了解了这种情况并且反省了平时我与他交流的方式后,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引起重视,正视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