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幼年的孩子,看似简单天真,实际上不是那么容易了解的。有一本很出名的书,叫作《哲学与幼童》(【美】 加雷斯·皮·马修斯),就是通过一个个案例,来说明在儿童看似幼稚的想法中,其实包含着成人思维所没有的奇特的哲学智慧。可见,不能小看孩子的想法,他们可不简单呢。孩子的精神世界虽然丰富,但他们还不会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因此就需要父母更加细心地关注他们,用有效的方式了解他们。 于是,我发现,书往往可以成为一扇窗户,帮助我们悄悄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读书就是我走进丁丁心灵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比如有的书,我猜丁丁未必喜欢看,但为了扩展阅读视野,也就试着给他看看,反而能引起他的兴趣。还有的书则恰恰相反,我自认为他会喜欢,但却可能没有引起他很大兴趣。每当这两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我就知道了,我对孩子其实还有许多不太了解的地方呢。 印象比较深的是读《亲爱的小鱼》的情形。 带回这本绘本的晚上,丁妈先自己陶醉地看了一遍。正在旁边玩耍的丁丁,虽然一边摆弄着手中的玩具,没有正式跟着丁妈细细看,眼光却始终在书上面,并且听着丁妈朗读上面的文字。我吃完饭后,正式给丁丁读这本书。这本绘本的页数和文字都很少,一会儿就看完一遍,我就给丁丁读了两遍。书中以小猫独语的方式讲到,小猫养了条鱼,非常喜欢它,每天照顾它。后来小鱼越养越大,鱼缸不再装得下,小猫就把它放归海中,从此日夜等候,最终等来了长大的鱼带着它到小岛上,一起快乐地生活玩耍。最后一幅图,是岸上体形依旧的 小猫和水中的大鱼亲吻的样子,非常可爱。我想,也只有法国人这么喜欢描绘接吻吧。 丁丁听我读这绘本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和举动,似乎没有受到什么触动。但是第二天晚上我回到家,看到当时刚过 5 岁,还不喜欢认字的丁丁竟然很开心地和丁妈一起认字呢,而“教材”就是《亲爱的小鱼》。可见丁丁对这本绘本印象之好。吃饭的时候,我问丁丁在这一次拿回的四本绘本中,最喜欢哪一本。丁丁先说的是《石头汤》。这倒是和我起先的想法是一致的。但是,又改口说,最喜欢的还是《亲爱的小鱼》。当晚睡觉前,我问丁丁今天晚上读什么书,丁丁还要听《亲爱的小鱼》。我说这本书很短,要不要再读点其他的。丁丁说:“那就读两遍。” 又过一天,晚上睡前丁丁要看的还是《亲爱的小鱼》。于是我把《亲爱的小鱼》放在他的面前,丁丁就自己翻看。我说:“你不是已经会读了吗?给爸爸读一读听。”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