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学教学设计兵学与传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古代兵学是整个传统文化里最富有特色的一部分内容,与儒、道、法、哲学等都有紧密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中国传统兵学文化的精髓和代表《孙子兵法》。提到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非常熟悉,有些语句可以说是脍炙人口。比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兵者,诡道也等等。像这些句子大家都耳熟能详。我们先从它的作者谈起。一、孙子其人《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后人尊称其为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他本是齐国人,后来从齐到了吴国。经吴国重臣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便拜孙武为将军。孙武不但为励精图治的吴王治军讲武,勾画富国强兵的蓝图,而且为吴国的兼并战争立下了卓越的战功,他曾率吴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郢城。孙武在吴国活动了 30 年,为吴国的强盛和称霸中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它是《武经七书》之首。《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兵书。还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本是《战争论》(普鲁士.克劳塞维茨)、《五轮书》(日本.宫本武藏)。《孙子兵法》是世界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严谨。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兵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学圣典”、“兵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百代谈兵之祖”。如今,它不光是一部兵学著作,在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领域也被广泛运用。被译成英、日、德、法、俄等十几种文字,成为国际上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还是世界许多国家军校的教科书。二、《孙子兵法》的内容《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兵法,它是一个非常全面完整的体系,它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从哲理的层面,来观察战争现象,探讨和揭示战争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具体方法。这部书篇幅不大,只有五千九百多个字,它自己本身有个逻辑体系,总共十三篇,多一篇少一篇都是不行的。它经过了严格的学术剪裁。(一)战略运筹(第一篇至第三篇): 第一篇《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