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一、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第一, 能安静、用心的聆听音乐,体验欣赏音乐的乐趣 第二,在听赏音乐得过程中能说出《少女的祈祷》的基本结构;能够在互动交流中用简单的语言说出“音乐不能告诉我们什么”的道理 教材分析 实 施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 你喜欢音乐吗? 什么是音乐? 二、 1、聆听三段音乐 提问:每段音乐带给了你怎样的情绪?(1-2 个词语) 你联想到了什么? 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 A《第一钢琴协奏曲》 B《江河水》 C《变幻之风》(呈现出清新的自然气息。在曲子中,你可以听到呼啸的风声和排笛交错出现,感觉非常缥缈浪漫) 2、活动: 5— 56| 5— 3| 4 ·5 43 |2 — —| 57 2 4|5·4 32|3 — —|3 — —‖ 你觉得这段乐谱的情绪是怎样的? (欢乐 悲伤 激昂 抒情) 小结: A、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想象是各不相同的。 B、同样的作品由于采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就能演绎出不同的情绪和韵味。 提问:音乐与绘画、语言文学三者的艺术特征相比较有何不同? 绘 画——具象性 语言文学——语义性 音 乐——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 三、欣赏《少女的祈祷》 下面我们来听赏从一位年轻女音乐家心中流淌出来的音乐。 1、作者介绍: 苔克拉.芭达捷夫斯卡,波兰女音乐家,1838——1861,短暂的一生。她未上过音乐学院,自学成材。她创作《少女的祈祷》时,年仅 18 岁。 2、全曲听赏 思考:你听到了什么?几个不同的部分? 3、主题聆听 4、分段赏析:引子+A+A1+A2+A3+A4 了解变奏曲式结构 5、复听全曲 思考:A、这首乐曲的基本情绪是什么?(优美、抒情、明朗、华丽、激动……) B、优美的琴声、波涛般涌动的音调,让我们联想到了什么? (少女的祈祷、沉思?回忆、思念?幸福的憧憬?热切的倾诉?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四、交流讨论: 1、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2、如果音乐不能明确告诉我们,它究竟表现的是什么,那音乐的魅力又在哪里呢? 五、课堂小结: 1、音乐作品以五彩斑斓的音响,给我们带来某种情绪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也能引发我们在听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这种联想和想象是丰富、多元的,并且因人而异。所以,乐曲本身不能明确告诉我们音乐具体表现的是什么。 2、正是基于音乐的这种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的特征,它能激发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也正是基于这些特征,它展现了音乐作为音响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