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语文课前预习 商洛市商州区杨斜镇中心小学 任呈立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作为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从而为他们接下来有的放矢地听课学习做好准备。预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有些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因此听课效果极差。相反,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如下方法进行预习,效果较好。 一、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催化作用。 (1)、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乐趣。教师要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借助实物、影像和生动的讲述,巧妙的提问,让语文教学生动有趣,富有魅力,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轻松愉快。 (2)、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因为目的是与兴趣相互贯通,相互迁移的,兴趣孕育出目的,目的激发起兴趣。 (3)、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教师对学生预习作业中一些有价值的思考要给予赞许,把学生预习语文的兴趣在成功的愉悦中激发出来的。 二、明确要求,有的放矢教师把学生应通过阅读而领会的课文内容列出预习提纲,进行提示。因各年级教材对学生的要求不同,预习的要求也有分别,课型不同,预习要求也有差异。一般讲,预习提示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高年级,根据不同的课文可提出以下提示:(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主要是训练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2)、对自己不理解的词和挑出的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写出词义,说说对重点词的理解。(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主要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的能力,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扫除障碍。(3)、画出重点句或课文后要求体会含义或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自己的感受。——主要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说出你的理由。——主要是训练学生分段的能力。 (5)、抓住中心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主要是训练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的能力。 三、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预习能力 (1)、查字典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