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保持健康心理 [摘要]大学阶段是人生进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正在处于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的过度时期,各种心理活动十分活跃,充满矛盾,而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完善。加之大学生独特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使得大学时期成为各种心理问题最易出现的高发期。因此,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就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 [关键词]大学生 保持 健康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进展的重要阶段,生理发育基本成熟,心理进展趋于高峰,面临着完成学业、适应社会、人际关系、求职择业等诸多进展课题,而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加剧、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心理受到的扰动和冲击也日趋激烈,大学生负担过重,学习或生活中的挫折,人际关系出现矛盾等种种因素,致使大学生人群中不乏产生焦虑忧郁,敏感多疑,悲伤颓废,性格偏执变态等多种形态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患。这些无疑损害了大学生身心健康,阻碍了学习进步的,那么,当代大学生怎样保持健康的心理呢?本文的意义在于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大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保持康健心理。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给心理健康下过定义,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所下的定义是:“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范围内,将个人心境进展到最佳的状态。 综合各家的观点,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在某个时期中的一种持续的心境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能够正常地、适当地调控自己,使心理状态始终保持动态平衡,认识活动、情绪反应和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意:一是没有心理疾病,二是具有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可以说,迄今为止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国内学者的阐述种类诸多,综合各家的观点,结合自身学习体会,笔者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进展正常,且有比较强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情绪和一定的学习能力,它主要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像力组成。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进展正常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2.能够正确地评价自我和他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做出较为正确、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不是美化自我、自高自大、目空一切或是自暴自弃、忧郁颓废。既尊重别人的意见又有自己的主见,尊重他人却又绝不随波逐流。 3.能控制和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