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序曲》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2、通过学生的参与欣赏,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 3、初步分析作品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1、乐曲中第一、第二部分不同的节奏、节拍与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与场面。2、让学生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教学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课件、打击乐、扇子、手绢等。 教材分析《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者以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为题,满怀激情地反映当年在延安过春节的深切感受,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烈欢腾的场面。乐曲为复三段式结构。开始是一个节奏强烈的引子。第一部分由两个对比性质的主题组成。第二部分悠扬舒展。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变化的再现。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师:你知道过春节的时候,都有哪些习俗吗?(学生回答) 师:在刚刚的我们听到一首乐曲,你觉得它熟悉吗?能不能说出乐曲的名字?学生回答课下收集的资料。你对这首乐曲了解多少?你能用老师前面的乐器表现一下过年的气氛吗 2、简介作曲者及乐曲时代背景。3、请同学们完整的欣赏乐曲,用自己手中的粉笔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创作一幅表现过年的画。 教师发给每组同学一张白纸,让学生随音乐自由的画一副画,可以体现对作品的理解。4、哪位同学知道乐曲创作于什么年代?(创作背景: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自 1943 年新秧歌运动后,"春节"就成了延安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相互见面,同歌共舞的节日,也成了党政军民相互关怀问候,共同鼓舞革命斗志的时节。组曲就是作者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与感受的产物,作于 1955 至 956 年间。乐曲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观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这首乐曲是李焕之所作《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做于 1955-1956 年,乐曲以我国民间秧歌音调和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给人展现了一幅春节这个传统节日里喜气洋洋、互相祝贺、敲锣打鼓、欢歌喜舞的热闹场面。:《春节组曲》包括《序曲》、《情歌》、《盘歌》和《灯会》四个乐章。)5、想想:你能用线条来表现一下乐曲的结构吗?(1)乐曲的整体情绪是什么?(2)乐曲分几部分?(设计意图:运用各种变化线使学生分段有了依据,不是单单凭感觉分段,从而降底了分段的难度。)二、分段欣赏 1、欣赏引子与第一部分提问:乐曲一开始所表现是怎样的场面?(在这里可以加入前面的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