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坪民族初级中学课题:《石壕吏》导学案执笔:张大艳集体备课成员:张大艳 姓名: 班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共 2 课时 笔记栏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熟读、背诵诗歌。 2、体会作者的复杂思想情感和精练的语言。方法与过程: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丰富的内涵,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会作者的复杂思想情感和精练的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学习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学习难点:体会老妇的话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衬托)。课时安排:2 课时资料链接:公元 758 年,为平息“安史之乱”,朝廷派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二十万大军包围了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所占的邺城,胜利在望。第二年春,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的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正好由洛阳经过潼关,他历经了“安史之乱”,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的疾苦,看到官差疯狂拉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城镇成墟,白骨遍野,写下了著名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庭无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第一课时一、独学(要求:早读时完成)1、文体、文学常识填空。(要求:根据前两首诗的学习,不看课本完成) 杜甫,字 ,别号“ ”是 朝伟大的 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 ”,称他的诗为“ ”。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 ”。2、给下列的诗句加粗字注上音节(要求:请在课文内也标注出来)暮投石壕( )村 老翁逾( )墙走 三男邺( )城戍( ) 老妪( )力虽衰如闻泣幽咽( )二、对学。1.听录音朗读《石壕吏》(要求:1、注意听字音、停顿、节奏、语调。 2、听完之后请用一个字来概括你的感受。)2. 自由大声诵读,借助音节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要求:语速要慢、停顿要恰 茅坪民族初级中学当、注意揣摩感情。搭档轮流读,然后将你搭档没有读准的字音纠正过来并进行评价。)三、群学(展示)1.组内推荐展示(要求:每展示的后一组进行义务评价,并进行打分,满分十分,请各小组酌情给分。)2. 全班齐读。(要求:请同学们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诗文。)3.(1)、小组内合作,借助注释,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