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三:“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题目:在本模块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完成一份“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作业要求: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教学难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3.如您有参加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作为附件上传;4.字数不少于300字。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地震中的父与子》姓名宋元芝工作单位新苏莫花都什小学年级学科五年级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这对父与子为什么了不起。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第一句是在文中提领全文的关键句;第二句在文中出现了类似的话有三次,体会这样有什么作用。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问题,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救儿子的画面。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跟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是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体会父亲的了不起:细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批注——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分角色朗读,体会情感——配乐朗读体会儿子的了不起:分角色朗读——汇报交流——配乐朗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拓展提升,配乐朗诵小诗。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爱”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自学提示:细细默读课文,思考: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呢?画出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学生默读思考,边读边批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批注阅读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初步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全班汇报交流,出示课件一、体会父亲的了不起(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1)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父亲的绝望。(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