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合作学习 提高合作效能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得以优化,从而提高合作效能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组建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搭配成若干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通常 4──6 人为妥,保证优势互补和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时间,以便使小组探究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二、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1.让学生学会大胆表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这样,既能发现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又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2. 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3.让学生学会积极参与。合理分工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在教师指导下或由小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比如谁当表述员,谁当组织员、谁当记录员,谁当检查员等。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以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让每一位学生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三、抓住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比如:在认识“米和厘米”时,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用卷尺或米尺去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如黑板的长,教室的宽,课桌的高等等,就必须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合作才可能较好地完成;因此,教师应多设计这样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效率。2. 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