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财政工作困惑现象的思考及建议当前,我县各项工作紧紧围绕 “快字当头、扩充总量、提速赶超”的主旋律,按照湄潭发展“增比、进位、突破”的新要求,正采取果断措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但随着我县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加之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财政工作正处于艰难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总量小,新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导致我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能力有限,财政收支矛盾突出。1、财力现状2012 年,我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为 37641 万元、上级补助为 128201 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 180141 万元,对上级转移支付补助的依附程度为 71.17%。2013 年,按照新的分税制财政体制黔府发【2013】9 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文件精神,测算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与老口径相比,按 9个税种税收分享和省集中增量部分算账,省将集中我县财力共为 11400 万元(其中:9 个税种税收分享集中 9383 万元,地方公共预算收入与 2011 年基期年增量集中 10%为 2017 万元)。导致 2013 年已通过县人代会审议通过的财政预算已形成财力硬缺口 11400 万元。因为省人民政府黔府发【2013】9号文件于 2013 年 3 月 19 日形成代理稿且 4 月 28 日正式下发各市县。这期间我县人代会已经闭幕。2、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事权和财权不匹配事 权和财权不匹配,存在“上级决策,下级买单”的现象,即政策由上级决定,实际支出由下级承担,导致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加大。如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实施国家 基本药物制度以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对医疗机构人员经费进行保障等。上级对人员报酬保障只出政策,而不匹配相应的财力。我县原对 乡镇卫生院的人员报酬按 5:5 承担,县直医院原按 2:8 承担。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后,乡镇卫生院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经营性收入未纳入财政管理,县直医院现按 5:5 承担,其经营性收入也未纳入财政管理。按现在工资水平测算,改革后,医疗机构人员报酬县级财政在原来的基础多承担 1700 万。3、存在的问题由于新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加之事权与财权的不相匹配,2013 年 财政收支矛盾更为突出,虽然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财政增收的后劲不足,财源结构不优、税源结构单一。随着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等各项刚性支出和新增投入 的不断增加,对重点项目、民生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新增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