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新《纲要》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但从现状看却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创设内容上追求精致美观,缺乏教育性;布置的形式上单调,缺乏多样化;布置方法上,主要以教师的设想、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二、研究目标1、幼儿园层面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幼儿互动环境。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通过文化环境的创设形成我园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2、幼儿层面尊重幼儿的兴趣, 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3、教师层面通过课题研究改变教师观念,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不断地反思中提高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三、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与方法(一)研究对象云龙区教育实验幼儿园托班——大班全体幼儿。(二)研究时间2005 年 4 月——2007 年 6 月(三)研究方法本实验采用行动研究法,并根据研究需要综合运用理论研究法、观察法、比较法和调查法等,具体采用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阶段推进、逐步调整、不断完善的策略。四、研究过程综述(一)概念界定教室环境是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条件之一。包括室内活动室的主墙面及区角,是幼儿学习的地方。扎染又称扎缬,绞缬或染缬。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其加工过程是将织物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可以染出表现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工艺品,稚拙古朴,新颖别致。“互动”是与以教师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