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搭配中的学问》是三年级上册的一节综合实践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有序思考的能力,并了解搭配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教材安排了“配菜”这一主题活动,出示了三个情境,由易到难,让学生了解搭配的方法与策略。我们则考虑学生的实际把它改成了学生更感兴趣的西餐店搭配饮料和主食的情景,以此为载体,让学生学会有顺序地思考,并初步培养符号化的意识。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对搭配问题很感兴趣,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搭配。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自觉的有序搭配。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可以利用摆学具,画“搭配线路图”、画表格等方式,逐步抽象出有序搭配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教学目标:(1)、在亲历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主探索有序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并能使用连线等方法进行有序的搭配。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获得问题解决的策略。(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教具准备:课件、实物图片、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引出问题。1、熟悉信息,点出搭配。师:孩子们,森林里有一个好消息,让我们一块儿去看看。(出示课件)问:到底是什么好消息呢?(适时追问:主食几种?饮料有哪些?怎样才能享受优惠呢?)师:对,必须是一杯饮料和一份主食相搭配.(板书:搭配)问:想参加优惠吗?你会怎样搭配呢?抽两、三位学生说。(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这里的搭配是指一杯饮料和一份主食相组合,为后面有序地思考1作好铺垫)2、出示情景问题师:有一天,七个好朋友也来到了快餐店,他们对老板说:要七份不同的优惠套餐,你们猜一猜,老板能办到吗?引导学生得出:能否办到,就是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板书:一共有多少种搭配?)(设计意图:能否实现生活问题数学化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一个关键。本处就需要学生把“老板能否提供七份不同的优惠套餐?”这样一个生活问题转化为“一杯饮料和一份主食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即找出搭配种数这样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学生将在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策略的选择、使用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