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山丹县南关学校 石敏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问题 成因 对策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塑造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小学生面临着太多的压力和太少的理解,他们被过早地烙上了社会的印迹,纯朴、天真的心灵被抹上了一层阴影。一方面,他们自私自利、冷漠、嫉妒、自傲、缺乏同情心;一方面他们又自卑、焦虑、害怕挫折、缺乏毅力。对于这些学生,如果引导合理,教育妥当,是完全可以避免其发生心理障碍,从而发挥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类及表现有识之士曾经提到,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缺憾的教育,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是缺憾的学生。而要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研究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问题症状。我认为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焦虑型心理及表现这些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对学习过分担扰,表现为上课不能十分专注,注意力不集中,担心老师叫自己起来发言。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心慌;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 2、自卑型心理及表现有一部分小学生由于先天不足或在学习中遭到失败时,总是感到恐慌或焦虑怀疑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不如别人,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不敢高声说话,见了老师不敢主动打招呼,考试后往往沉浸在自责之中,从而产生自卑、失望的心理。这种人大多成绩较差,精神不振。3、自傲型心理及表现这种学生自以为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以为只有自己行,甚至发展到上课不认真听,作业不好好做,这种学生常常是基础比较好,头脑比较灵活,或有一技之长。4、嫉妒型心理及表现有这种情况的同学,心胸狭窄,往往只把一两个人视为知己,其余的人视为路人。特别对班组中的竞争对手心怀不满,见到竞争对手学习受到挫折,心里就暗自高兴,经常在背后议论他人。5、自私型心理及表现自私指儿童过分关心自己,只注意自己的欢乐和幸福,很少考虑他人,一切以满足自己为主的行为。有自私行为的孩子并非已经意识到他在干一件自私的事相反他在侵占别人利益时往往心安理得。自私的孩子往往被动地接受家长调控,没有主动与别人求得沟通的要求,思维在自己想象的范围内驰骋,即使是直近亲属也缺乏热情,在集体生活中无所适从,竞争力差,缺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