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音乐 思索人生 音乐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们身边,商场店铺里振耳的音响,节日欢庆时热闹的演出,独自闲居时自由的吟唱,心情放松时把弄的笛箫,闲庭信步时手里的随身听,匆匆赶路时胸前晃动的 mp3……包括现在的汽车鸣笛也已经不再是刺耳的鸣叫,而是悦耳的音乐声在提醒你赶快避让。可以这样说:不管你接受不接受、喜欢不喜欢,各种各样的音响时刻在包围着你。从而,使得你感觉到音乐对于你来说很熟悉。但是,如果很认真的问问自己,音乐到底是什么,可能突然间你感觉对音乐陌生了。那么,音乐到底是什么?说深点,其实音乐是一种文化,是人类劳动和人类智慧的结晶。音乐里包含着有人类以来的人文历史和社会真实。音乐是整个人类生活的写照和对客观思索的全部内容,只不过音乐有着她独具魅力的表现方式——通过有组织的音响来向你诉说心声、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再现客观的;音乐是一种以独特方式存在于现实的现象,她是人的心灵在感受外界事物时心灵受到影响而发自内心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她时刻在影响着人们性格、习惯、气度、品质、情绪、行为的变化,继而作用于人们人格的形成,信念的树立等。 古人说:音乐是人感于物发于心而成于声。《史记》乐论中说: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也,知音而不知乐者庶人也,知乐者,君子也。这里的君子不单单指那些品德高尚的人,而是指那些学识渊博而又有高尚情操的人。在这里古人不是用音乐划分人的高低层次,而是在表述人们应该在优美的乐音里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生活品味。孔子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关于礼”。孔子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善”和“美”。凡合于所谓仁德者为善,表现平和中庸者为美,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审美标准之一。他把音乐和礼治作为安邦治国的有效手段,他坚信严格有序的等级礼仪会使社会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高雅有益的音乐活动会让一个国家具有良好的政风民风。西方与孔子同时代的柏拉图和稍后的亚里士多德也同样在极力的提倡音乐的教化功能。面对当今纷繁错综的商品社会,拜金思想、享乐主义的种子破土而出,人类社会的生存生活方式和思想道德越来越多的被“物化”,人类的精神追求也以生产多少不具情感的产品,获得多少不含人情的利润为主要内容。人们过多的流露物欲、唯利思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维系在双方利益的平衡上,以至于形成世间人情淡漠、冷酷的现实。在此种社会环境中,音乐艺术便显示了她独具魅力的调和作用,音乐的真情表述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