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预设目标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案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意识。初二的大部分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分析和整合的能力。本课的教学重点侧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意识。在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感悟,从而爱护自然,爱护环境,保卫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依据新课标制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比手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学生的情况分析制定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时安排 1课时课堂类型:合作探究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想象交流法。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入境生趣 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二、自学生疑 1.正确识读、理解文中生字: 萧瑟(sè) 和煦(xù) 干涸(hé) 吞噬(shì) 裸露(luǒ) 戈壁(gē) 荡漾(y4ng) 娱乐(yú) 2.词语释义: 萧瑟:①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②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温暖,多指阳光、风等。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吞噬:蚕食、并吞。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滩:蒙古或新疆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缺水,植物稀少。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说桑田沧海。 3.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罗布泊的位置、神秘事件和现状。 第二部分(4~14):罗布泊的历史。 第一层(4~9):罗布泊令人向往的神话般的过去。 第二层(10~14):罗布泊令人痛心的迅速消亡的过程。 第三部分(15~25):罗布泊的现状。 第一层(15~20):罗布泊的消亡使其周围原有植被成为直接受害者。 第二层(21~25):罗布泊目前荒凉恐怖的景象 第四部分(26~28):类似的悲剧还在上演,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号召。 4.内容提要: 要比较具体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做一份内容提要,就下面几个问题画出要点: ①今日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关键词是“沙漠”“神秘”。 ②过去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绿洲”“仙湖”。 ③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