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M0,M1,M2 及之间的变化关系如何影响经济和股市的走势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 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 M。+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 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0 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M1 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 M。; M2 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 M2。 风险收益预期改变的触发标志:M1 增速逐步快于 M2 增速 尽管引发风险收益预期变化的因素在于经济增长和上市公司业绩改善,但是由于指标的滞后性,股市表现往往领先于经济基本面。实证经验表明,货币供应增速的变化,往往引发市场走势的变化,两者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货币供应与股市之间的实证关系表明,M1 增速与 M2 增速之差与上证指数呈现明显的正向关系。我们分别对比了 M1、M2 等几个货币供应变量与指数走势之间的关系,结论是 M1 增速与 M2 增速之差,与上证指数走势的相关性最高,在两者增速之差达到高点时(2000 年、2007 年),上证指数到达阶段性高点。在增速之差到达低点时(1999 年、2005 年),指数也处于阶段低点。 我国 M1 增速、M2 增速与上证指数之间关系 对于这一现象,我们认为是因为 M1 增速-M2 增速更能反映出经济的运行变化,这一指标和股市一样都会对经济的变化提前做出反映: 1、在货币供应的各个层次中,狭义货币供应量 M1 是流通中的现金加上各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供应量 M2,是指 M1加上各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证券客户保证金。 2、在一般情况下,M1 和 M2 增速应当保持平衡,也就是在收入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大的环境下,企业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是同步增加的,这也符合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对三大动机的解释。 3、如果 M1 增速大于 M2,意味着企业的活期存款增速大于定期存款增速,企业和居民交易活跃,微观主体盈利能力较强,经济景气度上升。如果 M1 增速小于 M2,表明企业和居民选择将资金以定期的形式存在银行,微观个体盈利能力下降,未来可选择的投资机会有限,多余的资金开始从实体经济中沉淀下来,经济运行回落。 4、货币供应和股市都是经济的先行指标,都会先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