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农业的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了解种水稻的过程和食品的简单加工过程。2、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懂得爱惜粮食。教学重难点:了解种水稻的过程,明白粮食来之不易。教学准备:采访长辈,了解水稻生产的过程。课前收集有关爱惜粮食的古诗和谚语。教学过程:活动一:粮食家族作贡献。1、由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我国常见的几种粮食作物。2、知道“稻、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粮食家族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活动二:小小米粒大学问。展示“水稻主要生产过程”流程图:包括“播种——插秧——田间管理——收割——脱粒——运输——碾米”等环节。师提示:水稻从播种到收割,农民们付出了哪些劳动?活动三:食品超市细分类。让我们去逛逛食品超市,认识一下“粮食家族”中的“米、麦”还可以加工成哪些食品?(如:酒酿、大饼、油条、粢饭、面条、糯米糕、汤团等),进行食品分类游戏。活动四:生活之中明道理。学生讨论:学习了《小小一粒米》,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放映生活中拍摄到的浪费粮食现象,学生活动:看着这些,我想说…… 课程导入:师:同学们,你们使用过镰刀吗?生:没有,但是在电视里见过,那是一种原始的工具啊。谁还用啊。师:的确的呀,现在的农业已经从传统落后走向现代了。传统的农具,传统的耕作方式都已经产生了颠覆性的转变。这是为什么呢?生:恩,这是因为科技发达呀,有了先进的设备了啊,产量高,收割也快啊,像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好伟大的啊,养活了地球上许许多多的人呐。、师:我们应该感激今天的现代社会,但是也不能忘了我们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倍加珍惜今天的好时代。那么大家知道传统农业里,你们的爷爷奶奶生活的年代里,日子过得怎么样呢,有没有同学了解的?生:那个时候啊,爷爷奶奶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大饥荒啊,最后背井离乡,还是去了外地乞讨才活下来了,我爷爷的许多兄弟都饿死了在 1942 年,不然现在怎么有部电影叫做《1942》,就是记叙那年的饥荒的,推荐大家去看看啊。生 2:不会吧,那个电影我看过,太震撼了,我还以为那过度夸张了呢,没想到那是真实的。有那么悲惨啊。那个时代,为了讨口粮太可怜了。师:同学们,粮食来之不易,好好珍惜,不要浪费,要坚决光盘哦,记住,浪费就是犯罪,浪费可耻。怀着这样对农业敬畏的心态,我们一起开始考察农业的历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