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语言鉴赏古代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炼字诗歌的炼字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齐己《早梅》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一一 雨晴 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纷纷 炼字,是古代诗歌中常见记得一种修辞现象。鉴赏古代诗歌的炼字艺术是高开诗歌鉴赏的重要命题点,出现的频率相当的高。 以 2008 年高考为例,全国 18 套考卷中有 7 套卷子都涉及了诗歌的炼字题,比重之高不得不使得我们对它引起注意。 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 、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 、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 、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答题步骤: (1)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关照动词关照修饰语 关照特殊词 炼字的角度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坼,裂开,隔开 。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显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动态感极强,在诗人笔下洞庭湖包容了天地万物,并主宰它们的沉浮。明星都随湖水的波动而飘荡。写出浩渺无垠的洞庭湖的水势 。坼浮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忽:不经意,恰巧碰到之意。 少妇梳妆打扮后,兴冲冲登翠楼赏春景。突闯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将这种情绪变化写得淋漓尽致。 三 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 七个叠词一气呵出,把词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愁怨孤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愁苦凄惨的气氛笼罩全篇。再从语音的节奏、声调看,读起来短促、轻细而凄清,形成了吞声饮泣的音韵美,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叠词的表达效果: 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表达更加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