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案)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计算(-2)+(-2)+(-2).2.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小学学习四则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中进行的?(非负数)3.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小学运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符号问题)4.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能不能猜出在有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乘法法则问题 1 水库的水位每小时上升 3 厘米,2 小时上升了多少厘米?解:3×2=6(厘米). ①答:上升了 6 厘米.问题 2 水库的水位平均每小时上升-3 厘米,2 小时上升多少厘米?解:(-3)×2=-6(厘米).②答:上升-6 厘米(即下降 6 厘米).引导学生比较①,②得出: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应用此结论,3×(-2)=?(-3)×(-2)=?(学生答)把 3×(-2)和①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 3×(-2)=-6.把(-3)×(-2)和②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此外,(-3)×0=0.综合上面各种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继而教师强调指出:“同号得正”中正数乘以正数得正数就是小学学习的乘法,有理数中特别注意“负负得正”和“异号得负”.用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相比,由于介入了负数,使乘法较小学当然复杂多了,但并不难,关键仍然是乘法的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符号一旦确定,就归结为小学的乘法了.因此,在进行有理数乘法时更需时时强调:先定符号后定值.(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例 1 计算:例 2 某一物体温度每小时上升 a 度,现在温度是 0 度.(1)t 小时后温度是多少?(2)当 a,t 分别是下列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