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 彭荆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青松》诗中诗人用傲霜斗雪的松来作为坚强、高洁的象征,假如我们要赋予梨花、不娇媚、不繁艳、洁白如雪的梨花一种象征意义,该是什么呢 ? 学习了彭荆风的小说《驿路梨花》,也许我们会找到一种答案。、这篇课文何以做到如此的生动,如此的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呢?、明确:作者巧设两次误会和三个悬念。两次误会:第一次是 13 和 14 段,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他说不是;第二次是 30—32 段,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三个悬念:第一个是 7 、 8 段,我们正焦急时,发现了小茅屋,里面却没人没灯,于是发出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二个是12 至 14 段,我们认为是瑶族老人是主人,老人不是。到底谁是主人呢?第三个是 29 至 32 段,这一处的悬念是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呢?精读课文、合作探究2 、刚才我们体会了本文在故事情节层层设疑、步步推进,波澜起伏、引人入胜,除了作者应用了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写法之外,还得益了作者在叙述情节的顺序上的独具匠心,那么作者采取了那种记叙顺序呢,这种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插叙的作用有: 1 、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 , 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更鲜明、更深刻。 2 、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3 、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本文对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运用了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这种 写人方法,把作品的现在时间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插叙过去的事件,大大节省了篇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3 通过对课文故事情节的探究,对小屋主人之一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动。这是什么写人方法?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有何作用呢?赏读文章,情感升华4 、我们熟悉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了作者构思方面的技巧,最后我们回归到课文标题——驿路梨花,文章一共有几处描写梨花?各有什么含义?标题《驿路梨花》有何妙处“ 梨花”在文中的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 ①“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去...